实验动物服务

动物实验中心有以下品种品系的大、小鼠可供应校内外用户,详细价格可咨询综合部020-39358525。

一、封闭群动物

SD大鼠

来源:1925年Robert W.Dawley将一只杂种雄性和一只雌性Wistar大鼠交配,得到该品系。202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引入培育。

特点:

①产仔多,生殖力强,生长发育较Wistar快;

②抗病能力强,尤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强;

③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低,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④头部狭长,尾长接近身长,性情比Wistar大鼠稍凶猛,适应性和抗病能力更强。

用途:

①营养、代谢方面的研究;

②内分泌研究:大鼠的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常用作应激反应和肾上腺、垂体、卵巢等的内分泌实验研究;

③药理、药效、GLP实验及毒理学方面的研究。


ICR小鼠(引种中)

来源: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1948年被费城癌症研究所引入并培育出Ha/ICR,1973年引入中国。2025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公司引入培育。

特点:

①毛色白化、性情温顺,对疾病抵抗力强;

②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

③自发性肿瘤发生率低,是国家通用的封闭群小鼠。

用途:

主要用于安全评价、药理学、毒理学、感染及免疫学实验等,已成为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动物。


KM小鼠

来源:1944年汤飞凡教授从印度Hoffkine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昆明中央防疫处,因此成为昆明小鼠。202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引入培育。

特点:

①繁殖率和存活率高;

②抗病力和适应性强;

③雌鼠乳腺肿瘤发生率为25%。基因库大、基因杂合率高,自发肿瘤率极低。

用途:

主要用于药理、毒理、病毒和细菌学研究,以及生物制品效果实验、药品的鉴定和安全性评价。


二、近交系动物

C57BL/6J Nifdc小鼠

来源:1921年C.C.Little用Abby Lathrop 小鼠,同胎中的雌鼠57号与雄鼠52号交配,后代进行近亲繁殖而得到C57BL;1937年分理处C57BL/6和C57BL/10两个亚系。202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引入培育。

特点:

①肿瘤自发率极低,抗病力和适应力很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

②易受饮食诱发肥胖,嗜酒倾向高,肾上腺素类脂质浓度低;

③干扰素产量较高,对放射物质耐受力中等,补体活性高,较易诱发免疫耐受性;

④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结核杆菌敏感。

用途:

①遗传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和神经学等研究;

②心血管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糖尿病和肥胖疾病的模型、心肌梗死模型、肾衰模型等多种模型构建,单克隆、多克隆抗体制备。


BALB/c小鼠

来源:1913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H.J.Bagg用白化原种培育出“Bagg albino”;1923年Mac Dowell对其进行近交系培育;1932年得到第26代,命名为BABL/c品系。202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引入培育。

特点:

①繁殖周期长,生产性能好;

②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

③对放射线极为敏感,易患慢性肺炎,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鼠心脏有病变,雌雄鼠均有动脉硬化;

④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利什曼原虫、立克次氏体和组织胺因子敏感。

用途:

①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研究,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②用于肺癌、肾癌等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③注射矿物油可迅速引发浆细胞瘤,该品系被广泛应用于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